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生殖器或肛周区域的疣状赘生物。其发生与HPV6型、HPV11型等低危亚型感染密切相关,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通过间接接触感染。
1、病毒特性:
HPV病毒具有嗜上皮性,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1-8个月。病毒侵入基底细胞后,通过复制导致表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瘤样病变。低危型HPV不致癌但具有传染性,高危型HPV则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相关。
2、典型表现:
初期为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形成菜花状、鸡冠状赘生物,表面湿润易出血。男性多见于包皮、冠状沟,女性好发于阴道口、大小阴唇,肛交者可出现肛周疣体。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或异物感。
3、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侵入。间接传播可能通过污染毛巾、浴具等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可导致新生儿喉乳头瘤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且复发率高。
4、诊断方法:
典型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醋酸白试验可辅助判断亚临床感染。必要时需行病理活检,特征性改变包括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挖空细胞。核酸检测可确定HPV分型。
5、治疗原则: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或电灼去除疣体,外用药物可选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等。顽固病例可联合光动力治疗,复发者需检查免疫功能。性伴侣应同时筛查,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自体接种。建议穿棉质透气内裤,治疗期间暂停使用刺激性洗剂。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接种HPV疫苗可预防相关型别感染,已有性行为者仍需定期筛查。出现新发皮损或久治不愈应及时复诊,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需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