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治疗血小板低的药

2025-04-05

130次浏览

血小板减少可通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氨肽素等药物治疗,可能与免疫性破坏、骨髓生成障碍、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1、免疫调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调节免疫功能,抑制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短期内提升血小板计数,适用于严重出血或术前准备。

2、促血小板生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直接刺激巨核细胞分化,艾曲泊帕作为TPO受体激动剂促进血小板生成。这类药物需持续使用2-4周起效,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3、辅助用药

氨肽素通过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利可君片含多种核苷酸前体物质。配合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可提升疗效,适用于轻中度血小板减少。

4、病因治疗: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需针对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EB病毒感染,停用肝素等诱发药物。脾功能亢进者需评估脾切除指征,术后血小板常迅速回升。

5、急症处理:

血小板低于10×10⁹/L或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浓缩血小板。同时使用止血敏等止血药物,避免阿司匹林等抗凝剂。严重出血可考虑重组凝血因子VIIa。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增加红枣、花生衣等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波动,出现皮肤瘀斑、鼻衄等症状及时就医。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检查骨髓象评估造血功能。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