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胃疼可能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胃溃疡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进食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痉挛性疼痛。暴饮暴食会加重胃部负担,引发消化不良。伴随症状包括腹胀、恶心,体温可能因食物中毒反应升高至38℃以下。建议暂停进食6-8小时,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痉挛。
2、腹部受凉:
寒冷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血管收缩引发阵发性绞痛。常见于夏季空调直吹或冬季保暖不足时,体温多维持在37.5-38.5℃低热范围。使用热水袋热敷脐周,饮用姜枣茶可促进血液循环,症状多在12小时内缓解。
3、胃肠型感冒:
病毒感染除引发38℃以上发热外,还伴随胃排空延迟。胃部隐痛与频繁呕吐为主要表现,可能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发病期间需补充口服补液盐,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布洛芬可同步退热镇痛。
4、急性胃肠炎:
细菌性感染常见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所致。胃痛呈持续性绞痛,发热可达39℃伴水样便,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治疗需用蒙脱石散保护黏膜,诺氟沙星抗感染,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5、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用药损伤胃黏膜,疼痛多位于剑突下,进食后加重。低热可能因溃疡面继发感染引起,胃镜可见黏膜缺损。需采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胶体果胶铋保护创面,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根除HP。
发病期间选择小米粥、山药泥等温和食物,避免豆类、粗纤维等产气食材。恢复期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日步行30分钟促进胃肠功能。持续高热不退或呕血黑便需立即消化内科就诊,胃溃疡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