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过敏可通过避免日晒、物理防护、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紫外线过敏通常由日光敏感性增强、皮肤屏障受损、光毒性反应、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避免日晒:
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停留。外出时穿戴宽檐帽、墨镜及深色衣物,利用树荫或遮阳伞形成物理遮蔽。长期日晒会加剧皮肤光敏反应,需建立规律性避光习惯。
2、物理防护:
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成分更佳。每2小时补涂一次,游泳出汗后需立即重涂。配合UPF50+防晒衣裤形成双重防护,特别注意颈部、手背等易忽略部位。
3、局部冷敷:
出现红斑瘙痒时,用冷藏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患处15分钟。每日3-4次可缓解灼热感,降低皮肤温度。避免抓挠刺激,破溃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外用药物:
急性期选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慢性苔藓化皮损可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合并水疱时配合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夜间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修复。
5、口服药物:
严重者短期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顽固病例需羟氯喹调节光敏性,配合烟酰胺增强皮肤耐受。光毒性反应急性期可小剂量泼尼松控制炎症,但需警惕激素副作用。
日常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补充维生素E坚果增强皮肤抗氧化能力。适度进行室内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及时涂抹无香料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