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牙冠延长术

2025-04-15

203次浏览

牙冠延长术适用于牙冠过短、龋坏达龈下、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等情况,通过手术暴露更多牙体组织以恢复功能与美观。常见适应症包括龋坏达龈下3mm以上、牙折裂至龈下、美学区牙龈不对称等。

1、龋坏达龈下:

当龋损延伸至牙龈下方超过3mm时,常规充填难以彻底清除腐质并建立稳固修复体边缘。牙冠延长术通过切除部分牙龈及牙槽骨,使龋坏部位充分暴露,为树脂填充或全冠修复创造操作空间。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龈肿胀,需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

2、牙折裂至龈下:

牙齿折裂深度达到龈下2mm以上时,直接修复易导致继发龋或修复体脱落。手术调整牙龈高度后,可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用于桩核冠修复。术前需通过X线评估折裂线与牙槽骨关系,术中可能配合高速球钻进行骨修整。

3、美学区牙龈不对称:

前牙区因牙龈增生或牙槽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露龈笑"或牙冠过短,可通过精确切除多余牙龈及骨组织改善比例。手术需考虑生物学宽度原则,保留至少3mm牙龈附着,术后6-8周可进行贴面或全冠修复。

4、修复体边缘不密合:

原有修复体边缘位于龈下过深并伴随继发龋时,重新修复需先进行牙冠延长。手术消除深牙周袋后,新修复体边缘可置于龈上0.5mm处,降低菌斑堆积风险。常见于二次修复的金属烤瓷冠病例。

5、生物学宽度破坏:

龋坏或外伤导致牙槽嵴顶至修复体边缘距离小于2mm时,需通过手术重建生物学宽度。操作需精确控制骨切除量,避免损伤邻牙支持组织。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敏感,建议使用脱敏牙膏配合氟化钠凝胶护理。

实施牙冠延长术前需进行全面的牙周评估,包括探诊深度、角化龈宽度及影像学检查。术后应避免术区机械刺激,选择软毛牙刷配合牙线清洁,暂辛辣食物及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低频激光治疗促进愈合,6周后复诊评估修复时机。对于伴有全身性疾病患者,需在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后择期手术。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