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通过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通常由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1mmol/L以内。血脂管理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通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调节,配合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戒烟限酒:
烟草中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每日吸烟20支者患病风险增加3倍。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配合心理疏导逐步戒烟,避免被动吸烟环境。
3、科学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区间,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拉伸。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进行踏车训练,改善侧支循环。
4、饮食调整:
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500克新鲜蔬果,优选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主食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烹饪使用橄榄油,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
5、定期筛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踝肱指数ABI,糖尿病患者需加强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具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发现斑块早期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成形术干预。
预防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通过瑜伽、冥想缓解压力。饮食中增加大蒜、生姜等具有抗炎作用的食材,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补充ω-3脂肪酸。运动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如快走与慢走交替进行。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血管痉挛,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及时血管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