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六种人不宜吃维生素d

2025-05-22

221次浏览

维生素D补充需谨慎,六类人群可能存在禁忌。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者、高钙血症患者、维生素D中毒史者、肉芽肿疾病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及部分长期卧床患者。

1、肾功能不全:

肾脏是活化维生素D的关键器官,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无法有效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过量补充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加重肾性骨营养不良。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必要时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

2、高钙血症:

维生素D会促进肠道钙吸收和骨钙释放,血钙水平超过2.75mmol/L的患者补充后可能诱发危象。典型表现包括多尿、烦渴、心律失常甚至意识障碍。需先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基础病因,待血钙恢复正常后再评估补充需求。

3、中毒史者:

既往发生过维生素D中毒者存在代谢敏感性,每日摄入超过4000IU可能再次出现中毒症状。中毒早期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后期可能发生血管钙化、肾功能损害。建议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指导补充,维持30-50ng/ml的安全范围。

4、肉芽肿疾病:

结节病、结核等肉芽肿疾病患者巨噬细胞可不受调控地活化维生素D,导致血钙升高。这类患者即使低剂量补充也可能诱发高钙尿症,需严格控制维生素D摄入并定期检查尿钙肌酐比值。疾病活动期应避免日光浴等自然获取途径。

5、甲旁亢患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升高,与维生素D协同作用会加剧骨钙流失。未手术纠正前补充维生素D可能加重骨质疏松和肾结石风险。需先通过甲状旁腺切除术或拟钙剂治疗控制激素水平。

6、长期卧床:

制动导致骨吸收增强,维生素D促进的钙吸收可能加重高钙尿症。脊髓损伤、骨折固定等患者补充前需评估骨转换标志物,必要时联合使用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建议通过物理疗法改善骨代谢而非单纯补钙。

对于普通人群,维生素D补充应建立在血清检测基础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摄入400-800IU。日常可通过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的阳光暴露促进皮肤合成,同时适量摄入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食物。合并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充剂量。出现持续骨痛、肌无力或多发性骨折时应及时就医排查代谢性骨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