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积液需根据病因决定是否治疗,少量生理性积液可能自行吸收,病理性积液需针对原发病干预。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结核性腹膜炎、营养不良等。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液体渗入腹腔,可能伴随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严重者需腹腔穿刺引流。
2、恶性肿瘤:卵巢癌、肝癌等转移至腹膜引发渗出,多伴有消瘦、持续腹痛。需化疗或靶向治疗,腹腔灌注顺铂等药物可控制积液增长。
3、心力衰竭:体循环淤血使血管内液体外渗,常合并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强心药物地高辛联合利尿剂治疗,必要时需纠正心律失常。
4、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发炎性渗出,典型表现为低热、盗汗。抗结核治疗需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用药,疗程至少6个月。
5、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多见四肢消瘦、腹部膨隆。补充白蛋白联合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
日常需监测腹围变化,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但大量积液者应卧床减少腹胀不适。出现呼吸受限或感染征象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