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狂犬疫苗后需注意局部护理、饮食调整、运动限制、不良反应监测及规范接种程序。狂犬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但需配合科学护理以保障免疫效果。
1、局部护理: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24小时内避免沾水或抓挠。用干净毛巾冷敷可缓解肿胀,无需特殊消毒处理。若出现持续渗液或化脓需就医。
2、饮食禁忌:接种后三天内避免酒精、辛辣及海鲜类食物。咖啡因饮料可能加重心悸反应,建议多饮水促进代谢。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抗体生成。
3、运动限制: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高温环境下运动可能诱发头晕等不适,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疫苗接种期间不宜进行潜水、攀岩等高风险项目。
4、不良反应:少数人群可能出现低热<38.5℃、乏力等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接种后观察30分钟再离开医疗机构。
5、接种程序:严格遵循0、3、7、14、28天的五针法接种,延迟不超过1-2天。完成全程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效价,免疫缺陷者需加强免疫。暴露后接种仍需及时清洗伤口。
接种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有助于免疫应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哺乳期妇女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完成免疫程序后仍需避免再次暴露,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即使已接种疫苗也需加强两针。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高危职业者建议每2-3年加强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