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可通过卡托普利、氯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治疗,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1、降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力,但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需慎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能选择性扩张外周血管,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适用于合并水肿患者,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2、抗动脉硬化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目标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能预防血栓形成,每日剂量建议75-100mg。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宜低于7%。
3、肾功能保护:
出现蛋白尿时可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24小时尿蛋白超过1g需强化治疗。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肾灌注下降。定期监测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每3-6个月复查肾脏超声。
4、介入治疗前准备:
拟行肾动脉支架植入者需提前7天停用抗凝药物。术前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使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便于调整。评估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情况,排除多发性血管病变。
5、合并症管理: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筛查醛固酮水平,螺内酯可作为辅助用药。心功能不全者需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突发肾功能恶化需排除胆固醇结晶栓塞,必要时行血浆置换治疗。
肾动脉狭窄患者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白。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冬季注意血压晨峰现象。定期复查肾血管多普勒超声,血压波动超过20mmHg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