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可能由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利尿剂治疗、血管扩张剂应用、氧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方式改善。右心衰对肝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肝淤血、肝功能异常。
1、肝淤血:右心衰导致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肝脏,引起肝窦扩张和肝细胞受压。长期肝淤血可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治疗需以改善心功能为主,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液体潴留。
2、肝功能异常:肝淤血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GG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3、肝肿大:体格检查可触及肿大肝脏,质地较硬伴压痛。超声检查显示肝静脉扩张和下腔静脉增宽。建议采取半卧位减轻静脉压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
4、腹水形成:门静脉高压与低蛋白血症共同作用导致腹腔积液。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ml以内,适量补充白蛋白可改善胶体渗透压。顽固性腹水需考虑腹腔穿刺引流。
5、黄疸表现: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淤血性肝损伤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保证充足热量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右心衰患者需长期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g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下肢水肿加重时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用量。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