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炎可能由盆腔器官感染扩散、术后并发症、阑尾穿孔、生殖系统炎症、结核感染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下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下腹剧痛:疼痛多始于盆腔,逐渐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性钝痛或锐痛,活动时加重。腹膜受炎症刺激可出现反跳痛与肌紧张,疼痛程度与感染范围相关。
2、发热寒战:细菌毒素入血导致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寒战或出汗。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表现,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需紧急抗感染治疗。
3、消化系统症状:炎症刺激腹膜引发反射性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弱导致腹胀、便秘。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需警惕肠麻痹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4、腹膜刺激征:腹部触诊可发现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以病变区域最明显。炎症渗出可能导致肠粘连,叩诊可闻及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积液。
5、异常分泌物: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阴道或宫颈管脓性分泌物增多。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时分泌物呈黄绿色,伴有异味,需进行病原体检测。
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症局限,饮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急性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鱼肉、南瓜等优质蛋白与维生素摄入。疼痛缓解后建议进行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每日2-3组,每组10-15次。出现持续高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性休克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