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可通过立即停药、局部冷敷、口服抗组胺药、观察生命体征、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药物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药物成分不耐受、遗传易感性、药物相互作用、既往过敏史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对于伴有或不伴焦虑症的患者均有效。
用法用量:1.剂量应该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观察治疗反应。有昏睡出现时,须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分配至睡前服用或减量。服药第一周内症状即有所缓解,两周内出现较佳抗抑郁效果。通常需要服药两周到四周才出现最佳疗效。2.成人常用剂量:建议初始剂量为50~100mg/日(分次服用),然后每三至四天剂量可增加50mg/日。门诊病人一般以200mg/日(分次服用)为宜,住院病人较严重者剂量可较大。最高用量不超过400mg/日(分次服用)。3.维持治疗:长期维持的剂量应保持在最低有效果。一旦有足够的疗效,可逐渐减量。一般建议治疗的疗程应该持续数月。
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后需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过敏症状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或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记录用药时间及药物名称有助于后续医疗诊断,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药物成分。
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时可用冷毛巾湿敷患处。低温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日重复3-4次。避免抓挠皮肤防止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轻中度过敏可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二代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和皮疹,服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口干等副作用。避免同时服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指标变化。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喘鸣音提示过敏性休克风险,立即采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线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速度。
出现面部肿胀、声嘶或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采用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等治疗,严重病例需进行气管插管。完善过敏原检测可明确致敏药物种类。
药物过敏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促进药物代谢。恢复期选择慢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血管扩张。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建立个人药物过敏档案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史。居家常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以备急用,就诊时主动向医生出示既往过敏药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