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可能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休克等症状。
功能主治:1、用于治疗重金属中毒、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2、也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般一日1g(8片),分4次口服。 1、肝豆状核变性...
胃穿孔最典型症状为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疼痛迅速扩散至全腹。由于胃酸及食物残渣进入腹腔刺激腹膜,疼痛常持续加重且难以缓解,改变体位无法减轻症状。患者多呈强迫蜷缩体位以减轻腹肌牵拉。
查体可见板状腹、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因腹腔炎症导致肠麻痹。约80%患者出现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提示膈下游离气体存在。
多数患者伴随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血性或胆汁样物质。由于腹腔感染及疼痛刺激,可能出现呃逆、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消化道功能障碍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常达38-39℃。感染严重时可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脓毒性休克前期表现。
当穿孔较大或延误治疗时,大量消化液进入腹腔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心率增快>100次/分、尿量减少<30ml/h及意识模糊等循环衰竭征象。
胃穿孔患者需严格禁食禁水,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建议选择低纤维饮食过渡期,如米汤、藕粉等流质,逐步恢复至软烂面条、蒸蛋等半流质。术后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次每次5分钟,帮助改善膈肌功能。日常需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胃酸分泌,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