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小疙瘩挤出白色物质可能由皮脂腺分泌过剩、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抗生素治疗、激光祛除、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青春期或油性皮肤人群皮脂腺功能亢进,过量皮脂混合角质形成白色栓状物。每日使用氨基酸洁面乳清洁,避免用手挤压,局部涂抹含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减少分泌。
毛囊口角质细胞过度堆积形成闭口粉刺,挤出白色角质栓。定期用2%水杨酸棉片擦拭软化角质,配合含视黄醇的乳膏调节角化过程,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堵塞毛孔。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毛囊引发炎症,脓液中含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残骸。局部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时口服多西环素,炎症期需保持患处干燥透气。
厌氧菌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形成炎性丘疹伴白色脓头。夜间点涂过氧苯甲酰凝胶杀菌,联合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疗程需持续4-8周。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结构,内容物为豆腐渣样角蛋白。体积小于5mm可尝试CO2激光气化,大于1cm需行囊肿切除术,术后加压包扎防止复发。
日常需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如奶茶、油炸食品,增加富含锌元素的海蛎子、南瓜子摄入。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若疙瘩持续增大、红肿热痛或伴随发热,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疖肿、脂肪瘤等病变。每月进行皮肤镜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