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通过马应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治疗,通常由久坐久站、便秘、妊娠、静脉曲张、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1、外用药膏:
马应龙痔疮膏含麝香、冰片等成分,能缓解肿胀疼痛;复方角菜酸酯栓通过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使用时需清洁患处,每日1-2次,孕妇慎用含麝香制剂。
2、口服药物:
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减轻出血,草木犀流浸液片抗炎消肿。口服药需配合饮食调节,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服,肝功能异常者需监测。
3、栓剂治疗:
普济痔疮栓含熊胆粉清热解毒,太宁栓含利多卡因快速止痛。使用前温水坐浴软化黏膜,置入时避免用力过度造成二次损伤。
4、静脉增强剂:
羟苯磺酸钙胶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七叶皂苷钠片促进淋巴回流。适用于血栓性外痔急性期,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
5、中药调理:
槐角丸清热凉血,化痔丸活血化瘀。中药需辨证施治,湿热型选用地榆槐角丸,气滞血瘀型配合针灸承山穴。
日常增加芹菜、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每日提肛运动3组每组20次,便后使用智能马桶温水冲洗。避免连续久坐超过2小时,选择中间有凹陷的痔疮坐垫。急性发作期可用无花果叶煎汤熏洗,若出现喷射状出血或嵌顿需及时肛肠科就诊。长期用药无效者考虑胶圈套扎或PPH手术,术后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