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由禀赋不耐、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湿热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型选用当归饮子,脾虚湿盛型采用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包括黄芩、白鲜皮、地肤子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材,疗程需持续2-3个月。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配伍,儿童患者常配合健脾药物如茯苓、白术。
2、中药外敷:
急性期渗出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湿敷,慢性肥厚皮损选用青黛散油调敷。紫草油、甘草油等外用制剂能修复皮肤屏障,每日涂抹2-3次。药浴疗法采用苦参、蛇床子等煮沸后晾至适宜温度浸泡,每周2-3次,注意避免水温过高刺激皮肤。
3、针灸疗法:
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局部围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耳穴贴压选取肺、神门、内分泌等穴位,每周更换2次。艾灸适用于寒性体质患者,隔姜灸足三里能改善免疫功能,每次15-20分钟。
4、饮食调理:
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及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莲子、薏苡仁等健脾食材。推荐饮用金银花露、绿豆汤等清热解毒饮品,婴幼儿患者需避免过早添加高蛋白辅食。长期服用红枣枸杞粥可改善血虚体质。
5、情志调节:
采用五行音乐疗法中属水的羽调音乐进行疏导,配合呼吸吐纳练习。肝郁气滞型患者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晨起练习15分钟。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瘙痒发作时通过穴位按摩缓解焦虑情绪。
中医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浴,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建议每周进行30分钟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配合食用山药、百合等润肺健脾食材。急性发作期皮损渗液增多或继发感染时应及时中西医结合处理,慢性患者建议每年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