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通过水飞蓟素、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肥胖、酒精摄入、胰岛素抵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引起。
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适用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指标。需注意对水飞蓟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双环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保肝药物,能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和轻度脂肪肝效果显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胃肠道不适,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修复受损肝细胞膜,改善肝脏脂肪代谢。特别适合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服药期间应避免与抗凝药物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脂肪肝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胰岛素抵抗患者需控制血糖,可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推荐食用燕麦、深海鱼类、西兰花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脂肪肝患者日常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食用坚果、橄榄油。运动方面可选择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定期监测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