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不张指肺泡无法充分扩张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可能与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产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氧疗、呼吸支持及病因治疗进行干预。
1、早产因素:
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导致塌陷。临床表现为呼吸浅快、发绀,可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改善氧合,必要时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如固尔苏、珂立苏。
2、呼吸窘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因肺成熟度不足引发广泛肺泡萎陷。典型症状包括呻吟样呼吸、三凹征,需在保温箱内进行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3、胎粪吸入:
分娩过程中吸入胎粪可阻塞细小支气管,引发局部肺不张。患儿出现喘息、胸廓不对称,需通过支气管镜灌洗清除异物,严重者需高频振荡通气支持。
4、发育异常:
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或膈疝压迫可导致结构性肺不张。多伴随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波动,需通过胸部CT确诊,部分病例需行膈肌修补术或肺叶切除术。
5、产伤影响:
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损伤可能抑制膈肌运动,造成局限性肺不张。表现为单侧呼吸音减弱,可通过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必要时行膈肌折叠术。
日常护理需维持适宜温湿度,采用俯卧位改善通气,母乳喂养时注意防呛咳。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定期进行肺部听诊评估恢复情况,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早产儿出院后需持续随访肺功能发育,必要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