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可能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环境光线不足、遗传因素、角膜曲率异常、眼轴过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用眼时间、改善用光环境、佩戴矫正眼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等方式干预。
持续注视电子屏幕会减少眨眼频率,导致眼表干燥和调节痉挛。建议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用眼45分钟后需闭目休息5分钟。
昏暗环境下瞳孔扩大加剧眩光效应,屏幕蓝光与背景光差超过3:1易引发视疲劳。阅读时应保证300-500勒克斯光照度,夜间使用台灯需同时开启顶灯。
父母双方近视会使子女患病风险提升6倍,可能与COL2A1基因变异有关。这类儿童建议每3个月进行屈光检查,建立包含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的视力档案。
圆锥角膜患者可能出现不规则散光,与长时间眯眼有关。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发现角膜曲率超过47D,需使用RGP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每天额外使用1小时电子设备会使眼轴年增长量增加0.08mm。确诊病理性近视需联合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和周边离焦镜片,眼轴超过26mm时考虑后巩膜加固术。
保证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延缓眼轴增长,饮食中增加蓝莓、胡萝卜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建立包含视力、屈光度、眼轴等参数的追踪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光学检查,出现视物模糊、频繁揉眼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散瞳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