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疙瘩和火疖子可通过发病部位、皮损特征、伴随症状、病程进展、病原体类型等方面区分。
火疙瘩多出现在面部三角区或躯干,毛囊周围红肿范围较小。火疖子好发于颈部、腋窝、臀部等摩擦部位,炎症浸润较深且范围较大,常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
功能主治:1、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关节炎、急慢性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 2、肩周炎、滑囊炎、肌腱炎及腱鞘炎。 3、腰背痛、扭伤、劳损及其他软组织损伤。 4、急性痛风。 5、痛经或附件炎、牙痛和术后疼痛。 6、创伤后的疼痛与炎症,如扭伤、肌肉拉伤等。 7、耳鼻喉严重的感染性疼痛和炎症(如扁桃体炎、耳炎、鼻窦炎等),应同时使刚抗感染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1~2次,一次1片,或遵医嘱。晚餐后用温开水送服,需整片吞服,不要弄碎...
火疙瘩初期为红色丘疹,中央可见黄色脓头,破溃后渗出少量脓液。火疖子表现为深部硬结,表面呈锥形隆起,成熟时顶部形成黄白色脓栓,周围组织明显红肿热痛。
火疙瘩多伴轻度灼热感,全身症状少见。火疖子常引起剧烈跳痛,严重时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菌血症有关。
火疙瘩3-5天可自行消退,愈合后不留瘢痕。火疖子需7-10天才能化脓破溃,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疖病,愈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火疙瘩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火疖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脓液培养明确病原体,必要时需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选择。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病灶。火疙瘩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火疖子需口服头孢氨苄或克林霉素。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鲜枣等促进修复。皮损直径超过1厘米或伴随高热时需及时外科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