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磨牙可能会改变脸型。磨牙症会导致咀嚼肌过度使用,长期可能引起肌肉肥大或关节结构改变,从而影响面部轮廓。
磨牙症分为夜间磨牙和白天紧咬牙两种类型,均可能对面部形态产生影响。夜间磨牙在睡眠中发生,患者往往不自知;白天紧咬牙则多与精神紧张相关。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咬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体积增大,形成方形脸。颞下颌关节长期承受异常压力,可能引发关节盘移位或骨质改变,进一步改变面部下三分之一的比例。
1、肌肉型改变:
长期磨牙最直接的影响是咬肌肥大。这块位于下颌角部位的肌肉因持续收缩会逐渐增厚,使下面部显得宽大。临床可见患者下颌角角度变小,面部线条变得刚硬。这种情况在青少年期更为明显,因其骨骼尚未完全定型。停止磨牙后,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或肉毒素注射可改善轮廓,但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
2、骨骼型改变:
持续十年以上的严重磨牙可能造成骨骼重塑。颞下颌关节长期承受异常负荷会导致关节窝骨质增生,髁突形态改变,进而影响整个下颌骨位置。这类结构性改变往往伴随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需要通过咬合板治疗或正颌手术干预。牙齿本身也会因过度磨耗出现垂直高度降低,导致下面部缩短。
预防脸型改变需从控制磨牙入手。定制咬合垫能减少牙齿磨损和肌肉负担,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精神因素引发的磨牙。日常避免咀嚼硬物,用热敷放松面部肌肉,练习腹式呼吸降低紧张情绪。若已出现明显脸型变化,应及时就诊口腔修复科或正畸科,通过咬合重建、正畸治疗或联合康复手段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