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选择低乳糖羊奶作为过渡,但需观察个体耐受情况。替代方案包括水解蛋白配方奶、无乳糖配方奶、豆基配方奶或添加乳糖酶制剂。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羊奶乳糖含量约为4.1%,略低于牛奶的4.7%,但依然存在引发乳糖不耐受风险。部分羊奶配方产品通过特殊工艺降低乳糖含量至1%以下,更适合乳糖酶缺乏的婴幼儿。选择时需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来源,优先选择标注"低乳糖"的配方羊奶粉。
羊奶蛋白分子较牛奶更小且结构不同,α-S1酪蛋白含量仅为牛奶的1/7,β-乳球蛋白含量更低。这种差异可能减轻部分宝宝的消化负担,但无法解决乳糖分解障碍问题。对同时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需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羊奶中钙、磷、维生素B12的生物利用率优于牛奶,但叶酸含量仅为牛奶的1/5。长期单一饮用需注意营养强化,选择添加了叶酸、铁、维生素D的配方羊奶粉。乳糖不耐受宝宝更推荐营养配比完整的无乳糖配方奶,确保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无乳糖牛奶配方通过酶解法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保留其他营养成分。豆基配方奶适合对动物蛋白过敏的宝宝,但2岁以下需选择全营养配方。乳糖酶制剂可直接添加在普通奶粉中,但需严格控制水温和静置时间确保酶活性。
转换奶粉时应遵循"新旧混合、循序渐进"原则,按1:3、1:1、3:1比例逐步替换。观察宝宝大便性状、次数及有无腹胀、哭闹等情况。重度乳糖不耐受伴腹泻时,可短期使用无乳糖配方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转回常规喂养。
乳糖不耐受宝宝的饮食管理需个体化调整,6月龄后可尝试添加无糖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哺乳期母亲可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配方奶喂养者优先选择预水解无乳糖配方。定期监测体重、身长等生长指标,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和便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况。适度腹部按摩和被动操有助于缓解肠胀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