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缺损,可能由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压力过大、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抑酸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黏膜保护剂、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度分泌会破坏十二指肠黏膜屏障。高胃酸环境使十二指肠球部更易受损,尤其空腹时胃酸直接接触黏膜。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空腹饮酒可降低胃酸刺激。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该菌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中和胃酸形成碱性微环境,同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根除治疗需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疗程10-14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保护机制。必须用药者可联用米索前列醇等黏膜保护剂,定期监测胃肠黏膜情况。
长期精神紧张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增加胃酸分泌,皮质醇升高抑制黏膜修复能力。可能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共病,表现为夜间腹痛伴反酸。认知行为疗法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
O型血人群胃黏膜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差异使其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家族中有溃疡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3倍,建议定期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筛查。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遵循低脂低纤维饮食,选择蒸煮烹饪方式,适量摄入牛奶、香蕉等碱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孔,可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疼痛发作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不适,监测黑便等出血征兆,规范用药6-8周后需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