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软膏外用、口服药物、切开引流、光动力治疗等方式处理。火疖子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控制不佳、局部皮肤损伤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
早期火疖子未化脓时可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患处,每日3-4次。消毒后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挤压疖肿。合并周围红肿时可使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
2、抗生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繁殖。薄涂于疖肿表面每日2次,覆盖范围需超过红肿边缘1cm。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夫西地酸软膏。
3、口服药物:
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多发疖肿或伴有发热者。顽固性疖病需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克拉霉素或多西环素。
4、切开引流:
成熟化脓的疖子需由医生行十字切开术,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深部脓肿可能需进行脓腔冲洗,术后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
5、光动力治疗:
反复发作的疖病可采用红光联合氨基酮戊酸治疗,通过光化学反应杀灭细菌。该疗法可减少抗生素使用,每周1次连续3周为完整疗程。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透气衣物避免摩擦。饮食增加维生素A、锌元素摄入,适量食用胡萝卜、牡蛎等食物。多发疖肿患者建议检测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疖肿直径超过3cm或伴随高热需及时就医,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禁止自行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