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儿童急性骨髓炎是什么意思

2025-04-18

265次浏览

儿童急性骨髓炎指儿童骨骼系统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通过血行播散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及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患肢固定、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感染途径:细菌多经血行播散侵入骨髓,常见于皮肤感染、中耳炎等病灶未及时控制时。邻近组织感染如开放性骨折或深部脓肿也可直接蔓延至骨组织。早期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4-6周。

2、病理变化:炎症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脓液穿透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X线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2周后出现骨质破坏。可能与创伤史、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实验室异常。

3、典型症状:患儿突发高热伴寒战,病变部位呈持续性剧痛,下肢多见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患肢拒绝负重,局部皮肤发红发热。需进行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膜下积液。

4、手术治疗:脓肿形成者需行钻孔减压术或开窗引流术,清除坏死骨组织并留置冲洗管。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炎症指标。严重骨缺损后期可能需植骨修复,畸形愈合者需矫形手术。

5、并发症防控: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骨髓炎,生长板损伤导致肢体短缩。康复期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肌肉萎缩。营养补充应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增加牛奶、鱼类摄入。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恢复期逐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监测骨愈合情况。日常加强皮肤清洁护理,及时处理微小伤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持续发热或肢体活动障碍应立即复查。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