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通过阻断H1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适合轻中度荨麻疹。西替利嗪具有长效抗过敏作用,可减少夜间症状发作。依巴斯汀对胆碱能性荨麻疹效果显著,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
2、免疫调节药物:
环孢素适用于慢性难治性荨麻疹,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奥马珠单抗针对IgE介导的荨麻疹,每月皮下注射可显著降低复发率。这类药物需在医生监测下使用,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或感染风险。
3、激素类药物:
泼尼松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免疫应答。地塞米松注射液适用于喉头水肿等危急情况,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激素治疗周期通常不超过7天,需逐步减量停药。
4、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通过阻断IL-4/IL-13通路改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每两周注射一次。利妥昔单抗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可选择性清除B细胞。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
5、辅助治疗药物:
孟鲁司特钠作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阿司匹林诱发荨麻疹有效。雷公藤多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需警惕肝毒性。维生素C联合钙剂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辅助缓解皮肤症状。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适度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冷敷可暂时缓解瘙痒症状。记录发作诱因日记有助于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慢性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