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D-二聚体检测、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量表及鉴别诊断五种方式确诊。
1、症状评估:
下肢深静脉血栓典型表现为单侧小腿肿胀、疼痛及皮温升高,活动后加重;肺栓塞常见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需结合Wells评分等工具量化评估,但单纯症状诊断特异性较低,约50%患者早期无症状。
2、D-二聚体检测:
作为筛查首选,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急性血栓。但创伤、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假阳性,需结合临床概率评估。该检测敏感性达95%,特异性约40%-60%,适用于中低风险患者初筛。
3、影像学检查:
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准确率超过90%,是首选无创检查。肺栓塞确诊需CT肺动脉造影,可直观显示血管充盈缺损。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适用于造影剂禁忌者。
4、风险评估:
采用Caprini或Padua量表评估住院患者血栓风险,包含手术时长、肿瘤病史等40余项指标。高危患者需预防性抗凝,中危患者建议动态监测D-二聚体。
5、鉴别诊断:
需排除蜂窝织炎、淋巴水肿等下肢肿胀疾病,以及肺炎、气胸等胸痛病因。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排查隐匿性恶性肿瘤导致的特发性血栓。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建议穿着医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Omega-3脂肪酸。抗凝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长途旅行时每2小时活动下肢。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警惕肺栓塞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