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多数可通过触诊初步判断,表现为皮下柔软、可移动的无痛性包块,边界清晰且生长缓慢。
1、触诊特征:
脂肪瘤通常位于皮下脂肪层,触感柔软如面团,按压时可轻微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包块表面光滑,边缘规则,直径多在1-3厘米之间,极少超过5厘米。生长速度缓慢,可能数年无明显变化,无自发疼痛或压痛感。若包块突然增大、变硬或固定,需警惕其他病变可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辅助手段,脂肪瘤在超声下表现为均匀的高回声团块,与周围脂肪组织回声相似,包膜完整,无血流信号。对于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的包块,可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脂肪瘤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降低。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区分脂肪瘤与血管瘤、纤维瘤等软组织肿瘤。
3、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皮脂腺囊肿鉴别,后者常伴中央黑头或开口,内容物为豆渣样物质。纤维瘤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恶性脂肪肉瘤生长迅速,形态不规则,可能伴局部疼痛或皮肤改变。神经鞘瘤沿神经走向分布,按压可能引发放射性疼痛。多发性脂肪瘤需注意是否合并家族性脂肪瘤病或马德隆病等遗传性疾病。
日常应注意观察包块变化,避免反复揉搓刺激。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可降低多发性脂肪瘤发生风险。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但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若包块影响外观或功能,或出现红肿、破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排除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