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咪唑类抗真菌药有哪些

2025-05-23

136次浏览

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和联苯苄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1、克霉唑:

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剂型包括乳膏、栓剂和口腔药膜,适用于体癣、股癣及阴道念珠菌感染。该药局部应用时全身吸收少,妊娠期B类用药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局部刺激反应。

2、咪康唑:

咪康唑对表皮癣菌、酵母菌具有显著杀灭效果,其硝酸盐制剂广泛用于足癣、花斑癣等浅部真菌病。该药可穿透角质层在表皮持续存留,同时具备抗炎作用,能缓解伴随的真菌性皮炎症状。与某些口服抗凝药合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3、酮康唑:

酮康唑作为第一代系统性咪唑类药物,曾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因其存在肝毒性风险,目前主要作为2%洗剂用于头皮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癣的局部治疗。使用期间需避免接触眼睛,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4、益康唑:

益康唑对糠秕马拉色菌有特殊亲和力,1%浓度即可有效治疗花斑癣和皮肤念珠菌病。其乳膏剂型透皮吸收率低,适合儿童及哺乳期妇女局部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用药部位灼热感等不良反应。

5、联苯苄唑:

联苯苄唑具有双重抗菌机制,除抑制麦角固醇合成外还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对红色毛癣菌的MIC值显著低于其他咪唑类药物,特别适用于顽固性足癣治疗。其溶液剂型能渗透至甲板,可用于轻度甲真菌病的辅助治疗。

使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透气性衣物。治疗浅部真菌感染需连续用药2-4周以防复发,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延长疗程。避免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用药部位出现红肿加剧需及时停药就诊。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感染者共用毛巾鞋袜,公共场所尽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