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糜烂可通过铝碳酸镁、瑞巴派特、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胃炎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铝碳酸镁:
铝碳酸镁是一种抗酸药,能够中和胃酸,缓解胃部灼烧感和疼痛。该药物还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糜烂部位的修复。使用前需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禁忌症。
2、瑞巴派特:
瑞巴派特属于胃黏膜保护剂,能增加胃黏液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加速糜烂愈合。该药物对酒精、应激等因素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较好修复作用。可能出现轻微便秘等不良反应。
3、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糜烂黏膜的刺激。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炎糜烂,能显著改善反酸、烧心等症状。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风险。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糜烂的主要病因之一,可能导致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根除治疗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
5、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糜烂性胃炎,常伴口苦、恶心。治疗需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结合胆汁吸附剂,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反流。
胃炎糜烂患者日常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可尝试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帮助缓解压力,但避免餐后立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