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总感觉有东西在飞可能由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眼部炎症、用眼过度、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导致眼前出现漂浮物,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生理性混浊无需特殊治疗,避免剧烈运动;病理性混浊可能与视网膜裂孔、出血有关,需进行眼底激光或玻璃体切割术。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飞蚊症加重。视网膜缺血缺氧引发新生血管,表现为闪光感伴飞蚊增多。需控制原发病,采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3、眼部炎症:葡萄膜炎或视网膜炎引发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患者常伴眼红、畏光症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氟米龙、泼尼松龙和散瞳药物阿托品治疗,严重者需玻璃体腔注药。
4、用眼过度:长时间电子屏幕使用导致视疲劳,加重飞蚊主观感受。建议每20分钟远眺20秒,每日热敷眼眶10分钟,补充叶黄素10mg/日和玉米黄质改善视网膜代谢。
5、年龄增长:玻璃体自然老化出现胶原纤维凝聚,60岁以上人群80%存在生理性飞蚊。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若突然出现飞蚊暴增需24小时内急诊排查视网膜脱离。
日常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蓝莓、猕猴桃等水果,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改善眼部微循环。避免在暗光环境下阅读,使用防蓝光眼镜减少屏幕辐射。若飞蚊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视野缺损、闪光感,需立即至眼科进行眼底照相和OCT检查排除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