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呕吐可能由胃肠炎、食物中毒、妊娠反应、肠梗阻、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支持、止吐药物、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胃肠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呕吐反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沙门氏菌感染多与不洁饮食有关。呕吐常伴随腹泻、发热,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例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2、饮食因素:进食变质食物或过敏原后,机体启动防御性呕吐。海鲜、乳制品、花生等易致敏食物可能诱发剧烈呕吐。建议暂时禁食4-6小时,呕吐缓解后尝试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症状。
3、妊娠反应: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晨起呕吐多见,可能伴有味觉敏感、厌食等症状。少量多餐进食苏打饼干,饮用姜茶可缓解,维生素B6补充对部分孕妇有效。
4、机械梗阻:肠套叠、肠扭转等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呕吐物多含胆汁或粪渣,伴随腹胀、排便停止。腹部CT可明确诊断,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需进行肠粘连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
5、神经病变:脑肿瘤、脑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喷射性呕吐伴头痛、视物模糊是典型表现,需通过颅脑MRI确诊。降低颅内压可用甘露醇、呋塞米,肿瘤患者需考虑开颅手术或放疗。
呕吐期间保持侧卧防误吸,记录呕吐物性状与频次。恢复期从清流质饮食过渡,选择苹果泥、藕粉等低纤维食物。持续呕吐超24小时或出现血性呕吐物、意识改变时需急诊处理,电解质紊乱者需静脉补液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