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腹水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托伐普坦片、人血白蛋白、奥曲肽等药物。肝硬化腹水多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需结合病因综合治疗。
功能主治: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用法用量:口服给药:1.成人:(1)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为20~40mg,每日1次,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最大剂量虽可达每日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以内,分2~3次服用。以防过度利尿和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20~40mg,隔日1次,或每周中连续服药2~4日,每日20~40mg。(2)治疗高血压:起始每日40~80mg,分2次服用,并酌情调整剂量。(3)治疗高钙血症:每日80~120mg,分1~2次服。2.儿童: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体重2mg/kg,必要时每4~6小时追加1~2mg/k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1、呋塞米片
呋塞米片为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促进水分排出,适用于肝硬化腹水伴水肿患者。该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需监测血钾水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使用需配合补钾治疗。
2、螺内酯片
螺内酯片属于醛固酮拮抗剂,可对抗肝硬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减少钠水潴留。常与呋塞米联用以增强利尿效果并预防低钾。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高钾血症表现,肾功能障碍患者需调整剂量。
3、托伐普坦片
托伐普坦片为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排水作用改善稀释性低钠血症相关腹水。适用于传统利尿剂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水,使用期间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快速纠正低钠导致渗透性脱髓鞘。
4、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适用于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水,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回吸收。输注时需控制速度防止循环超负荷,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患者慎用。需配合限盐饮食及利尿治疗。
5、奥曲肽
奥曲肽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水生成。主要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难治性腹水,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和血糖异常。需皮下注射给药,长期使用可能需调整糖尿病药物剂量。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2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但避免过量。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出现腹胀加重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复诊。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戒酒并保证充足休息。中重度腹水需考虑腹腔穿刺放液治疗,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评估肝移植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