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某些健康问题相关。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若持续少于5毫升约浸湿半片卫生巾需引起重视。
生理性原因:
青春期初潮后或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经量减少,这与激素水平自然波动有关。哺乳期高泌乳素状态、短期剧烈运动或体重骤降超过10%时,也可能出现暂时性月经量减少。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不少于50克优质蛋白,适量食用红枣、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
病理性因素:
月经量减少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周期紊乱、痤疮增多或莫名疲乏等症状。子宫内膜受损如多次人流术后会导致基底层变薄,表现为经期缩短至1-2天且量少。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必要时需宫腔镜评估内膜状态。
每日快走30分钟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生冷饮食。若合并头痛、视力变化或泌乳异常,需排除垂体瘤可能。长期经量过少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备孕女性建议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