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15岁了还需要打蛔虫吗

2025-04-15

180次浏览

蛔虫感染可通过口服驱虫药、改善卫生习惯、粪便管理等方式预防治疗,通常由接触污染土壤、生食未洗净蔬果、不良洗手习惯、饮用生水、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药物驱虫:苯咪唑类阿苯达唑、咪唑类甲苯咪唑、嘧啶类噻嘧啶等驱虫药能有效杀灭成虫。15岁青少年若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或出现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时建议服药,用药需间隔2-4周重复以清除新生幼虫。

2、土壤污染:蛔虫卵在湿润土壤存活数月,赤脚接触污染地面后未彻底清洁是主要传播途径。庭院玩耍后需用肥皂清洗手脚,户外活动建议穿着鞋子,定期用沸水浇烫庭院地面杀灭虫卵。

3、饮食卫生:生食被虫卵污染的胡萝卜、生菜等蔬菜是常见感染源。蔬菜需流水冲洗30秒以上,根茎类建议削皮处理,水果选择可去皮品种。学校食堂应确保食材煮熟至60℃以上持续10分钟。

4、粪便管理:农村旱厕需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避免用新鲜粪便施肥。家庭卫生间马桶圈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如厕后盖好马桶盖再冲水,防止虫卵随气溶胶扩散。

5、免疫力维护: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降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每日保证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A增强上皮细胞抵抗力。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需每半年预防性驱虫。

青少年驱虫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在粪便检出虫卵或出现典型症状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应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学校开展寄生虫病科普教育,农村地区建议每2年集体驱虫一次。体育锻炼可增强肠道蠕动帮助排出虫体,瑜伽扭转体式能缓解驱虫药引起的腹部不适。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