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益生菌补充、药物控制、中医调理、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感染因素、精神压力、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高糖食物,减少肠道负担。推荐低渣饮食如米粥、软面条,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苹果泥。每日少量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长期饮食管理可改善黏膜炎症。
功能主治:成年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剂量应加倍。
2、益生菌补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制剂能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持续补充8-12周可缓解腹胀腹泻症状。配合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使用效果更佳,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3、药物控制: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重症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顽固病例可考虑硫唑嘌呤。腹泻严重时配合蒙脱石散,慎用抗生素。
4、中医调理:脾虚湿盛型可用参苓白术散,肝郁脾虚型适用痛泻要方。艾灸神阙、足三里等穴位,每周3次改善肠道功能。中药灌肠对直肠型结肠炎效果显著。
5、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每日冥想练习降低应激反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小时睡眠。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减轻心理压力。
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纤维、低脂、高蛋白饮食结构,避免奶制品和生冷食物。每周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严格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肠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