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常见于手掌、足底、躯干、生殖器及口腔黏膜等部位,二期梅毒阶段特征性表现为铜红色斑丘疹。
1、手掌足底:梅毒螺旋体感染后6-12周进入二期梅毒,掌跖部出现边界清晰的铜红色斑疹,疹面可见领圈样脱屑,具有诊断特异性。该部位皮疹通常无痛痒感,需与湿疹、银屑病鉴别。
2、躯干四肢:玫瑰疹样皮损多分布于胸腹及四肢近端,呈对称性分布的0.5-2cm椭圆形淡红斑,表面可有轻微鳞屑。皮疹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3、生殖器区域:外阴、阴茎、阴囊等部位易出现扁平湿疣,表现为灰白色肥厚性斑块,表面湿润含大量梅毒螺旋体。此类皮损需与尖锐湿疣进行病理学鉴别。
4、口腔黏膜:硬下疳愈后1-4个月可出现黏膜斑,好发于唇部、颊黏膜及舌缘,表现为圆形糜烂面,周围有充血带。伴随症状包括咽炎、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
5、全身播散:约30%患者发生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显著。特殊类型包括梅毒性秃发虫蚀状脱发、甲沟炎及骨膜炎,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梅毒疹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日常需严格实施性隔离,个人用品单独消毒处理。饮食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确诊后需规范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性伴侣必须同步筛查。未治疗者可能进展为神经梅毒或心血管梅毒,定期随访血清学检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