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PEG术后怎么进食

2025-05-25

219次浏览

PEG术后进食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方法有流质过渡、半流质适应、软食选择、营养搭配、体位调整。

1、流质过渡:

术后24-48小时先经造瘘管注入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测试耐受性,确认无渗漏后开始使用医用营养制剂。初始流速控制在30-50毫升/小时,每日总量不超过500毫升,3天后可增至1000-1500毫升。营养液温度保持38-40℃,避免冷刺激引发肠痉挛。

2、半流质适应:

术后1周逐步过渡到匀浆膳,将米汤、蔬菜泥、肉糜等用料理机打碎过滤至无颗粒状态。每2-3小时注入150-200毫升,每日6-8次。注意观察粪便性状,出现腹泻需调整膳食纤维含量。可添加乳清蛋白粉补充优质蛋白质。

3、软食选择:

2周后尝试豆腐、蒸蛋、烂面条等易消化软食,仍需搅拌成糊状。避免含皮、籽、筋膜的食材,如葡萄皮、芹菜茎。每次注食前回抽胃液确认管道位置,注食后用30毫升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逐步增加食物稠度至蜂蜜状。

4、营养搭配:

每日需保证25-30千卡/公斤体重的热量,蛋白质1.2-1.5克/公斤。采用均衡配方:碳水化合物占50%-60%如米糊、土豆泥,脂肪25%-30%添加亚麻籽油,蛋白质15%-20%选用鱼肉糜、蛋白粉。注意补充维生素制剂,特别是维生素D和B族。

5、体位调整:

注食时抬高床头30-45度,注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夜间灌注需调低流速至50毫升/小时。出现呛咳立即停止灌注,检查管道是否移位。每周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

PEG术后饮食管理需长期坚持,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日常注意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注食器具每日煮沸消毒。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口腔肌肉运动,但禁止经口进食坚硬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出现造瘘管周围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种类,过渡期通常需要4-6周,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延长适应时间。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