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周围瘙痒可能由接触性皮炎、口角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过敏反应或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抗过敏治疗及营养补充等方式缓解。
1、接触性皮炎:
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妆品、牙膏或食物残渣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脱屑伴瘙痒,严重时出现水疱。避免接触致敏源后,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软膏。
2、口角炎:
真菌或细菌感染导致的嘴角炎症常伴随皲裂、糜烂和瘙痒。营养不良或长期舔唇会加重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真菌药如克霉唑乳膏,或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同时补充维生素B2和锌剂促进黏膜修复。
3、单纯疱疹:
HSV-1病毒感染表现为簇集性小水疱,伴随灼热感和瘙痒。免疫力下降时易复发。急性期可应用阿昔洛韦乳膏抑制病毒复制,反复发作者需口服伐昔洛韦进行系统治疗。
4、过敏反应:
食物如芒果、坚果或药物过敏可导致唇周血管性水肿伴剧烈瘙痒。需立即停用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严重时联合泼尼松短期治疗。过敏体质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5、营养缺乏:
维生素B2、B6或铁缺乏会导致口唇黏膜代谢异常,出现干燥脱屑和瘙痒。长期素食或消化吸收障碍者易发。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蛋黄等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必要时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
日常护理应避免频繁舔唇或撕扯皮屑,冬季使用含凡士林的润唇膏保湿。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瘙痒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水疱、渗出等严重症状时,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特异性皮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反复疱疹感染者需检测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