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化疗等方式治疗。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免疫抑制、痣细胞异常增生、皮肤类型等因素引起。
1、手术切除:
早期局限性黑色素瘤首选广泛局部切除术,切除范围需包括肿瘤边缘1-2厘米正常组织。对于厚度超过1毫米的病灶需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若发现转移需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Mohs显微描记手术适用于面部等特殊部位。
2、靶向治疗:
针对BRAFV600突变患者可使用维莫非尼、达拉非尼等BRAF抑制剂,联合曲美替尼等MEK抑制剂可提高疗效。这类药物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
3、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可解除T细胞抑制状态,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免疫治疗适用于晚期患者,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
4、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适用于脑转移灶控制,常规分割放疗用于骨转移止痛。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尤其适用于淋巴结阳性或切缘不足的患者。质子治疗能精准靶向肿瘤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5、化疗:
达卡巴嗪和替莫唑胺是传统化疗药物,通过烷化作用破坏DNA结构。化疗多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常与免疫治疗联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是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穿着防护衣物使用SPF50+防晒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快走增强免疫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和抗氧化物质丰富的蓝莓、胡萝卜,定期皮肤自查关注痣的变化,术后患者需每3-6个月随访监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