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和心率控制药三类药物,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体病情。
1、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房颤易导致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抗凝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华法林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新型口服抗凝药无需频繁监测但费用较高。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
2、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窦性心律
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药物转复心律。胺碘酮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相对安全,但长期使用需监测甲状腺和肺功能。药物复律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失败时需考虑电复律。
3、心率控制药物:改善心功能
对永久性房颤患者,常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控制心室率。地高辛适用于合并心衰患者,但需警惕中毒反应。静息心率建议控制在80-100次/分,活动时不超过110次/分。
房颤患者需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居家监测脉搏是否规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戒烟并保持体重指数小于24。突发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