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可通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紫癜通常由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异常、血小板减少、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药物缓解皮肤瘙痒和风团。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的皮下出血。避免接触花粉、海鲜等已知过敏原有助于减少复发。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适用于症状严重的过敏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紫癜。激素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改善皮肤瘀斑和关节肿痛。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压、血糖及骨质疏松风险。
3、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用于激素无效的顽固性紫癜或系统性血管炎相关紫癜。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异常免疫功能控制血管损伤,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4、血小板提升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选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促进血小板生成。严重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同时排查是否存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基础疾病。
5、抗凝溶栓药:血栓性紫癜患者需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改善微循环,合并感染时联用抗生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者需补充相应凝血因子,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紫癜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血管弹性,关节症状明显时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凝血功能,观察有无新发瘀斑或内脏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