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炎可通过保持卫生、增加饮水、避免刺激、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该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尿路结构异常、激素变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1、卫生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经期需及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
2、饮水管理: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5-2升,可饮用蔓越莓汁或柠檬水。保持每2-3小时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夜间起夜排尿可减少尿液浓缩刺激。
3、生活调整:性生活前后及时排尿清洁,必要时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避免穿紧身牛仔裤或化纤内裤,游泳后立即更换潮湿衣物。减少咖啡、酒精及辛辣食物摄入。
4、药物干预:细菌性尿道炎可选用磷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绝经后患者可考虑局部雌激素软膏。反复感染者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5、监测随访:治疗结束后1周复查尿常规,3个月内避免盆浴或游泳。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需立即就诊。每年妇科检查时建议同步进行尿液化验。
日常可增加酸奶、纳豆等益生菌食物摄入,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长时间久坐者每小时起身活动,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建议选择浅色内裤便于观察分泌物异常,外出携带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备用。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育龄女性应避开经期进行妇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