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小水泡可能由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湿疹、单纯疱疹等因素引起。
1、汗疱疹:
汗疱疹是常见原因,表现为手掌或手指侧缘出现密集小水泡,伴瘙痒。高温多汗、精神紧张可能诱发,属于过敏性皮肤反应。保持手部干燥透气,避免搔抓,症状明显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洗涤剂、金属镍等致敏物质后,局部出现红斑、水泡伴灼热感。发病与皮肤屏障受损及免疫反应有关,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冷敷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口服抗组胺药物。
3、真菌感染:
手癣多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水泡边缘清晰且伴有脱屑。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具有传染性。确诊需真菌镜检,治疗选用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需坚持用药2-4周。
4、湿疹:
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渗出性水泡,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相关。过度清洁、气候变化为常见诱因。修复皮肤屏障是关键,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避免热水烫洗。
5、单纯疱疹:
HSV-1病毒初次感染可能表现为手指簇集性水泡,伴疼痛。病毒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具有自限性。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反复发作者需排查免疫功能。
日常需减少手部接触刺激性物质,使用温和清洁产品;保持皮肤湿润可涂抹含尿素或凡士林的护手霜;水泡破溃时用碘伏消毒预防感染;长期不愈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饮食上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