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颌前突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肌功能训练、唇舌习惯纠正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由遗传因素、口呼吸习惯、舌体位置异常、长期吮指、佝偻病等因素引起。
1、正畸治疗:通过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排列,改善牙槽骨前突。常见矫治器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牙套等,治疗周期约2-3年。需配合橡皮筋牵引或微种植体支抗增强效果,适用于轻中度骨性前突。
2、正颌手术:针对严重骨性畸形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式包括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下颌骨矢状劈开术,术前需进行1-2年牙齿去代偿正畸,术后配合咬合板固定。需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指征。
3、功能矫治器:适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如Twin-block、FR-Ⅲ型矫治器。通过改变下颌位置刺激颌骨改建,每日佩戴16小时以上。需配合破除不良习惯,对12岁以下患者效果显著。
4、肌功能训练:针对口周肌群失衡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闭唇练习、舌顶上腭训练、吹笛子练习等,每日3组每组15次。可改善异常吞咽模式,需持续6个月以上见效。
5、习惯纠正:戒除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使用舌挡等辅助器具。夜间佩戴前庭盾防止口呼吸,配合鼻腔扩张训练。需家长监督儿童建立正确口腔行为模式。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钙磷丰富的乳制品、鱼类促进颌骨发育。避免过硬食物影响矫治器,推荐游泳、瑜伽等低碰撞运动。定期口腔检查每3-6个月一次,正畸期间使用冲牙器、牙缝刷维护口腔卫生。出现矫治器脱落或口腔溃疡需及时复诊,正颌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并监测咬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