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症状可能由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精神萎靡等原因引起。
1、腹痛:
肠套叠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阵发性腹痛,疼痛剧烈且间歇性发作。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上腹,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屈膝缩腹。疼痛发作时面色苍白,缓解期可暂时安静。腹痛与肠蠕动增强有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转为持续性疼痛。
2、呕吐:
呕吐是肠套叠早期常见症状,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呕吐频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严重者出现粪样呕吐物。婴幼儿呕吐后可能出现拒食表现。呕吐与肠道梗阻导致内容物反流有关,需警惕脱水风险。
3、血便:
肠套叠后6-12小时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血便量从少量到大量不等,典型表现为暗红色胶冻样便。直肠指检可能发现指套染血。血便提示肠壁血管受压导致黏膜缺血坏死。
4、腹部包块:
约60%患者可在右上腹触及腊肠样包块,表面光滑且轻度压痛。包块位置与套叠肠段相关,回盲部套叠包块多位于右上腹。触诊需在腹痛间歇期进行,腹肌紧张可能影响检出率。包块随病情进展可能移位或消失。
5、精神萎靡: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表现为异常安静、眼神呆滞。精神症状与脱水、电解质紊乱或毒素吸收有关。出现此类表现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医疗干预。
肠套叠患者需禁食并补充电解质溶液,可尝试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日常护理需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呕吐物及排便情况。恢复期建议低纤维饮食,逐步增加米汤、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适当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肠蠕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血便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