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2025-04-17

331次浏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该病可通过抗炎治疗、免疫调节、营养支持、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家族聚集性,HLA基因多态性与发病相关。患者直系亲属患病风险较常人高10-15倍。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避免过度摄入加工食品。

2、免疫异常:Th2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IL-23/Th17通路激活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多珠单抗可针对性调节免疫应答。

3、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普雷沃菌属等有害菌增多。粪菌移植治疗可改善菌群结构,日常建议摄入低FODMAP饮食,适当补充双歧杆菌。

4、环境诱因:NSAIDs药物使用、高脂饮食、吸烟等可能诱发疾病。急性期需采用要素饮食,缓解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乳制品摄入。

5、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状态可通过脑肠轴加重症状。认知行为疗法配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心理状态,规律练习正念冥想有助于症状缓解。

患者需长期维持低纤维、高蛋白饮食,急性期选择鱼肉、蛋羹等易消化食物,缓解期逐步增加燕麦、南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跑跳。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每年接受结肠镜复查。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