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情况。心脏造影的临床应用包括诊断冠心病、评估心肌供血、指导支架置入等。
1、检查原理:
心脏造影利用导管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在X光透视下显示血管形态。血液与造影剂的密度差异使血管显影,可清晰观察到血管内径变化、斑块位置及血流速度。数字减影技术能进一步消除骨骼干扰,提升图像分辨率。
2、适应病症:
典型适应症为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表现,也用于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的病因排查。对于心电图异常但无症状者,若合并糖尿病等高风险因素,也可能需要造影确认血管病变程度。
3、操作流程: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开口,全程心电监护。注射造影剂时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发热感,需保持静止配合影像采集。检查时长约30分钟,术后需压迫止血并观察穿刺部位。
4、风险提示:
主要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或穿刺部位血肿。肾功能不全者需评估造影剂肾病风险,术前需检测肌酐水平。极少数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导管相关血栓形成。
5、结果解读:
血管狭窄超过50%具有临床意义,70%以上通常需要介入治疗。影像同时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完全闭塞血管若存在良好侧支供血可能无需紧急处理。心肌桥等先天变异也需通过造影确认。
检查前需空腹4-6小时,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吸烟者必须戒烟以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若出现穿刺处肿胀或胸痛复发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