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也会有肠息肉。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异常增生组织,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风险。
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增长是主要风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可能促进息肉生长。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基因突变疾病也会导致息肉多发。慢性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易出现炎性息肉。
大多数肠息肉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随着体积增大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表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的恶变率较高。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发现和切除息肉的有效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检查一次。
预防肠息肉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选择全谷物、新鲜蔬果等食物。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腹型肥胖。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道病变风险。有家族史或既往息肉病史者应遵医嘱加强监测。